close
1968年,台東紅葉少棒隊以7比0,打敗來訪的日本關西聯隊,掀起我國棒球熱潮。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早年台灣人為何把棒球叫作「柴球」?最早打棒球的台灣人是誰?台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,本周出版「台灣棒球一百年」,描述棒球成為「國球」的百年歷程。最早打棒球的台灣人是誰?根據謝仕淵研究,台灣棒球運動開展於20世紀初期,當時台灣剛成為日本殖民地數年,在台的日本人將母國從事的棒球運動引進台灣。1906年 台史首場棒球賽 棒球進一步發展,跟學校有密切關係。1904年,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,在校長田中敬一支持下,購置球棒與手套,成立野球部。隨後國語學校師範部也成立棒球隊,兩隊於1906年3月比賽,為台灣史上第一場利用正式比賽規則進行的棒球賽,寫下台灣棒球史的重要里程碑。1910年代在台灣打棒球的小球員。 圖/玉山社、台史博提供 分享 facebook 98年前 台人頭一回上陣1910年代,棒球在台灣開始普及,但只限於日本人圈子。直到1920年代,台灣人才開始認識棒球運動。1919年,參加北部野球大會的醫專隊中,有李姓與林姓兩名台灣人參加。他們應該是歷史上第一組參加棒球比賽的台灣人。當時的台灣人,稱「棒球」為「柴球」,因為誤認棒球是木頭所製,會打死人相當危險。而揮棒動作是發狂的人拿著棒子胡亂狂舞,追球則是漫無目的地亂跑。因此,台灣人看到日本人玩棒球不是「大笑不已」,便是投以異樣眼光。早期叫柴球 怕球硬會打死人嘉農隊員蘇正生,1925年前後就讀台南東山公學校時。根據他的回憶,原本稱棒球為「柴球」,認為球硬會打死人,直到看見「小孩子被砸到也沒怎樣,才知道那是軟式棒球,軟軟的,打到也不會怎樣」,才開始接觸棒球。進軍甲子園 嘉農奇兵寫傳奇 1919年,東神橡膠株式會社發明了較便宜、安全性也較高的軟式棒球,棒球運動開始在台灣普及。1931年,由原民、日人和漢人組成的嘉農,拿下全台高校棒球冠軍,隨後代表台灣赴日參加甲子園大會拿下亞軍,震驚日本,創造台灣第一波棒球熱潮。媽祖廟舉行棒球賽,如同媽祖出巡,「報馬仔」和陣頭都不能少。 圖/玉山社提供 分享 facebook 各地宮廟辦比賽 一次57隊比高下在台灣最瘋棒球的時代,連宮廟都競相舉行棒球賽。1970年10月,著名的彰化南瑤宮舉行「媽祖金像盃」少棒賽。次年,台南南鯤鯓代天府也主辦第一屆「五王盃」全國少年棒球賽,參加隊伍高達57隊,比賽必須四地開打。五王冠軍盃 大到6人才抬得動 而神明的獎賞往往出手驚人,高雄河濱國小得到「五王盃」少棒賽冠軍,冠軍獎盃大到五、六個人才抬得動。就連棒球隊的名字,都希望藉由神明的「神算」得到好運。1973年,準備出賽的鼓山國小,為討吉利,地方父老請求神明賜予隊名,順應民情的鼓山代天宮王爺,擲筊指示了「飛獅」兩字。聽神明的話 「飛獅」全國得亞軍乍聽之下,「飛獅隊」相當威風。但當「飛獅」用台語唸,便令人聯想到「『非輸』不可」。當時雖有老師覺得不妥,但鼓山國小還是選擇「聽神明的話」。果然,「飛獅」在預賽時六戰全勝,以全勝成績進軍全國賽卻只拿到第二名,「非輸」不可。台灣棒球100年書封。 圖/玉山社提供 分享 facebook 嘉農、紅葉 轟出逆轉勝精神重新回顧台灣這百年棒球史,棒球為什麼會成為「國球」?謝仕淵認為,台灣曾因為嘉農、紅葉等棒球賽的「逆轉勝」而熱血沸騰,「這不只是勝負問題,還反映了球賽與台灣社會、球迷心理之間的相互關係」。這兩場被視為傳奇的棒球賽,展現了台灣頑強抵禦,由落後轉而得勝的「逆轉勝」精神。1931年,嘉義農林學校第一次進軍日本甲子園大賽取得亞軍,創下日據時期台灣棒球的最佳成績。謝仕淵認為,嘉農的成功,啟發了許多台灣人,相信透過體育運動的公平競爭,可以改變社會與經濟條件的不公平,台灣人未必是永遠的弱者。1968年,台東紅葉少棒隊以7比0,打敗來訪的日本關西聯隊,掀起我國棒球熱潮。戰後初期,棒球場上的對壘,台灣總以懸殊比數敗給日本。謝仕淵指出,紅葉的勝利出乎眾人意料,具體展現棒球的逆轉勝精神,代表一股困頓中奮發向上,最終跌破眾人眼鏡贏得勝利的力量?
6E1AD8BE806801A6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通博娛樂城 娛樂城 8591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yrma4c23 的頭像
    maryrma4c23

    許家瑩

    maryrma4c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